★姓名:吳宛儒

★學歷:
台北市育達高職 幼兒保育科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 幼兒保育系 專科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嬰幼兒保育系 學士學位

★專長:
主修幼兒教育
電腦技能專長:中文打字20~50/分, 英文打字20~50/分, PowerPoint, Word和影片剪輯
語言:國語流利、英文台語略可

★興趣:
對幼兒教育有極大的熱衷與學習之外,自己也專攻於樂器演奏小提琴及鋼琴

★實習經歷:
北市私立育達高職附設幼稚園實習 91.9.01~92.1.31
北市公立光復國小附設幼稚園實習 92.3.15~92.5.10
北市公立文昌國小附設幼稚園實習 93.2.14~93.3.31
北市公立文林國小附設幼稚園實習 93.4.17~93.5.11
桃園縣私立歸真幼稚園實習 94.8.1~94.8.21
台北市公立北投托兒所實習 97/9/1~97/9/30
台北市三玉托兒所實習 98/3/2~98/4/8



★ 工作經歷:
台北市育德托嬰中心95/7/1~95/7/31
亨利屋股份有限公司 工讀生 95/9/1~至今
台北市私立孩子國托嬰中心 助理保育員 96/5/1 ~ 96/8/31
私立長庚大學 分子生物研究所 研究助理 97/2/1~97/3/31
居家托嬰保母 98/3/1~至今



★ 社團經歷: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 校慶暨運動大會司儀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 畢業典禮在校生致詞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 畢業典禮畢業生代表致詞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 學生會學藝幹事
私立長庚技術學院 學生會會長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一甲子運動大會播報員



★ 曾任班級幹部:
班長、學藝股長

★ 曾任得奬經驗:
校內全年級演講比賽第二名
幼保科教室佈置比賽第一名
校級模範生
File0002.bmp
才藝競賽(小提琴,第一名)
File0003.bmp
讀書心得比賽第三名
當選儀表青年
File0004.bmp
幼保科文件製作比賽第八名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一直在許多家長中灌輸著這樣的觀念。
近幾年來,在滿街的都市中,
玲郎滿目的才藝課程充斥著大家的視覺神經,
如此的商業利益足足滿懷了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家長們,
就算家長不是灌輸著這樣的觀念,
但因自己的虛榮心與競爭心或彌補小時未完成的夢想,
而就這樣勉強讓孩子去學才藝,
每天排滿著大量的才藝課程等著去上,
話說回來,看看孩子們學習的狀況,
很快的半途而廢、學業的退步,
能行行出狀元得之又少,
今天,
造就了孩子們生活上的不愉快,
終究家長們要讓幼兒學才藝的目的是甚麼呢?
有必要讓幼兒學這麼多才藝嗎?也許這是現代的父母在為孩子做決定前可以去深思的,但學過多的才藝課程,而讓孩子失去了原有應得到的快樂,真的是才學藝課程應得到的價值嗎?剝奪孩子快的學習長並不是我們明智的父母應該去做的事,儘管有些研究指出學才藝的孩子不會變壞,可以培養他人的氣質與品格,但是,當我們在做這些決定前,也應檢視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課程安排下,是否真的適合孩子的性向,然後在決定是否要上他去上才藝班。如果單靠父母們幫孩子做決定,不僅會埋沒子女的真正性向,也意做成子女在往後許多事情上推諉與不負責任的”藉口”。因此,我們為人父母的,可提供意見給孩子做參考,把決定學習與否的權力交給子女,讓孩子們能為自己所做出的決定學習承擔與負責,如此一旦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子女們也才能自我突破困難。

但孩子幾時才會為自己學才藝的課程做判斷與決定呢?是要主動問子女們喜歡或不喜歡這或那,還是被動的等他還告訴我們呢?我認為比較好的做法是等孩子大一點時,懂得分辨真正的喜歡和興趣,讓她們自己做決定吧!因為盲目的學習成效,比不上讓他自己做決定學習與否來得更有價值。

才藝學習固然可以充實孩子的生活領域,但是它並非孩子生活上的「必需品」。孩子應該要學的東西,學校教育大致上已經提供,才藝學習可以算是補充、點綴。父母毋須擔心孩子沒學到某項才藝,只要配合孩子的興趣和性向,在眾多才藝中作個選擇,並在必要時做適當的調整,孩子必能開開心心地學習,父母也會感到所花的心血沒有白費,教育的目的在「慎於始」,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才華、技能,也要有正確的觀念,讓我們一起為國家未來的希望加油吧。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活動名稱:投籃高手

對象:中班

活動型態:團體

活動目標:
1.認識3種不同的紙類
2.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3.增進大小肌肉的能力

材 料: 報紙、衛生紙、日曆紙、 紙箱2個、膠帶數個

活動過程與內容:
1.教師先帶暖身操,讓小朋友先動一動身體。
2.然後老師在介紹不同種類的紙並說出功用。
3.老師發下紙張並請小朋友觸摸不同種類的紙。
4.請小朋友把不同種類的紙揉成球狀,並請老師協助幼兒用膠帶黏貼揉好的紙球。
5.紙球黏好後便可向小朋友說明並介紹遊戲的玩法與規則。
5-1先將小朋友分成兩組以競賽的方式玩。
5-2請小朋友聽到音樂後便可開始進行活動。
6.活動結束後便帶領小朋友ㄧ同討論並回憶剛剛進行活動的過程(如:請問小朋友你們剛才在搓紙球的感覺如何啊?並讓小朋友說出其差異性)。

行為觀察指標:
1.能說出3種不同的紙類。
2.能與小朋友ㄧ起進行遊戲。
3.能運用大小肌肉做活動。

活動1.bmp

活動2.bmp

活動4.bmp

活動5.bmp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透過訪問幼兒園 --- 丁老師,
個人察覺專業倫理的困境並不容易因應,
它常常不是簡單的是非題,
而是需要多方面來思考以作成定。
而決定通常也是一項痛苦的提擇。
也許倫理方面是需要練習吧,
從每日不斷所面對的實務工作中練習,
對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做系統的批判反省。
另外,
我也察覺到幼教品質的提升與教保人員專業地位的建立,
實繫於教保人員持續的專業進修與成長,
專業進修與成長之能夠持續,最主要的原因歸於教保界的省思能力。
而這種省思能力包括了園所裡的所有人員都應具備,因這種省思的能力與習慣是建立教保專業倫理的重心,
而內省性的自我了解與外擴性的專業參與,
就是促進我們發揮專業倫理的精神。
在訪問中,
丁老師所反應出的專業問題與我的看法類同,
這些問題常在我心中激盪不安,
但如何在專業倫理與現實中取得平衡,
仍須進行著教學反省。
再者,
因應社會各界對於幼兒教保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日益嚴格,
專業倫理與道德的養成教育顯得格外重要而且迫切。
經透過老師如此的用心授課,
讓我從課堂上習得激發省思的能力,
經由與專業的對話等過程,
找尋教保人員「專業」的發軔、
「倫理」養成與「對話」之進行,
對於自己將來的角色定位有了清楚而實際的認識,
對於突發的工作衝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並對內在的困惑培養省思的習慣與能力,
相信將來各人踏入專業職場,
方能悠遊於工作領域之中,
與幼兒一同學習成長,
得到同就感。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的幼教老師需具備那些條件?
(What Makes Goo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Cartwright在本文中討論了好的幼教老師所具備的特質,
今分述如下:

1.內在安全感(inner security)
擁有內在安全感的幼教老師才能夠避免用權威專制的方式來管教幼兒,
而可以教給幼兒適當的紀律與原則,
並懂得在適當的時機鼓勵幼兒。

2.自我覺知的能力(self-awareness)
當幼教老師們可以發展深入的自我覺知能力之後,
才能夠做客觀的自我評鑑,
並改進教學的品質,
而教師之間也可藉由具建設性的批評來增進彼此間的自我覺知能力,
因而能夠影嚮教學的因素,
並較能掌握教學的品質。

3.高尚的人格(integrity)
美國幼教協會(NAEYC)對於教師的高尚人格的求是隱涵於「適性發展課程」(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s)的綱要之內的而此種人格特質對於幼兒的影嚮是深遠的。

4.對於幼兒觀點的理論架構(a theoretical ground)
好的幼教老師應具有對於幼兒發展的整體看法。

5.對於生存環境、社區與兒童書籍的概要性知識(general knowledge with an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mmunity, and young children’s books)
幼教老師應具有大學同等學歷的知識,
要知道如何利用媒體、圖書館與網路,
而老師更應能教導幼兒去尊重我們的生存環境,
而幼兒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在於他們學什麼,而是以何種方式來學習,
好的幼教老師懂得尊重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自我滿足。

6.尊重與關懷幼兒(Warmth and respect for the child)
好的幼教老師能夠尊重幼兒為獨特的個體,
並且對他們表達適當的關懷。

7.信任幼兒(Trust in the child)
好的幼教老師的其中一個傑出的特質就是能夠信任幼兒,
相信他們能夠找出自己的方式來發展與成長,
並且能夠瞭解幼兒的潛力與極限,
以規劃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

8.無條件的關愛(Unconditional caring)
一個好的幼教老師瞭解在學齡前的階段,
幼兒是非常需要關懷與注意的,
因此,
他們願意傾聽,
並且支持幼兒的學習與成長。

9.直覺力(intuition)
發展直覺能力,
而不是死板的線性思考能力對於幼教老師來說是重要,
而此種直覺能力又與想像力和創造力直接相關。

10.抽離能力(detachment)
一位教師的抽離能力化她對侍孩子時能夠具有同理心,
而不會投射自己的情緒,
而使子具有足夠的心理空間。

11.歡笑(laughter)
幽默感與具感染力的歡笑是好的幼教老師不可缺少的特質。

12.幼兒的典範(a model for children)
幼教老師通常是幼兒模仿與學習的對象,
老師的人格特質,
例如:友善、高尚的人格與生活中的興趣都會影嚮幼兒。

文章來源:Cartwright, S.(1999). What makes goo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Young Children, 54(4), 4-7

摘譯者:梁珀華(朝陽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助理教授)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許多的實踐經驗已經證明,
幼兒時期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
這是因為1~4歲左右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這時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聽到的語音,
模仿力很強,
能夠逼真地模仿出老師所發出的語音、語調,
並不受母語語音和語法的干擾。
而成人則模仿力差,
容易產生語音錯誤。
2~4歲左右的孩子機械記憶能力較強,
而語言的學習正是需要機械記憶。
所以,
這時就開始學習外語的孩子,
比年齡較大時才開始學習外語的人,
能夠比較快地掌握日常口語運用,
當然,
這不包括書寫和閱讀。
因此,
對這一時期的孩子進行雙語教學是完全可行的。
需要提醒爸爸、媽媽們注意的是,
如想開始讓孩子學習外語,
一定要選擇合格的英語教師,
如果教師本身就發音不準,
又不懂兒童的心理,
很容易使孩子對外語學習失去興趣,
不準確的語音習慣一旦形成,
長大以後將很難糾正。

~本文轉載 窩比幼教網~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作媽媽的人參考:
研究發現,
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
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
提供12個訣竅,
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
阿姆斯壯指出,
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
隨性玩耍的時間。
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
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
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 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
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
拋開你的行程表,
跟著孩子的 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
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
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
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
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
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
即使在很小的年齡,
都能從幫助他人過程中,
獲得快樂。
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
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
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
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
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
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
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
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當孩子表現很好時,
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
說出細節,
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
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
例如,
「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
真的很有禮貌。」不過,
讚美時也要注意,
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
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
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
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
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飲食,
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
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
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
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
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
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
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
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輕輕一個擁抱,
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
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
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
對於大人而言,
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
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
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
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
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
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
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
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
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
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
乾脆自己再擦一遍;
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
會減弱孩子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
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
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
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
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
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
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當他遇到阻礙時,
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
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想到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 給他表演的舞台: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
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
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
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
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
帶著他去逛街,
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 的東西。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
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
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網路轉貼)

教育孩子,
最怕就是一步錯步步錯,
孩子們自學習的腳步是有一定的步伐,
我們無法幫他人做決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身為一位幼教老師,
我想將這麼好教養文章,
提供給即將成為人父母的或家長們,
幼兒的教育是你我一起為他們努力的,
期盼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及透過文字的交流,
能適齡適性的教養出品格良好的孩子,
同時,
也尊重他們自主的學習經驗。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368期

■新趨勢:
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
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
他們像極了直升機,
在孩子上空盤旋,
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
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百多萬學生,
這群父母約有六百萬(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五胎)。
這六百萬的父母,
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
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
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
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
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教養觀」 parenting)。
但,在教養上,
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

■新教養:
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挑戰一,
少子化伴隨的焦慮。
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
多半有四到五個孩子分散父母注意力;
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
最新的數據是,一位婦女生不到一.
一二個。
因此,
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少數孩子身上。
挑戰二,
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
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
未成年的學子或學童,
是第一代教改的對象;
做為教改實驗父母,
他們被迫與教改亂象共處,
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就業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
教養下一代。
台灣教改十年了,
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
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
從零歲開始的焦慮
這個極限運動從孩子一出生就啟動。
星期三早晨,
台北市的健寶園裡擠滿了一到兩歲的小朋友等著排隊進教室上課。
孩子玩的遊戲很簡單,
吹泡泡、溜滑梯、唱歌跳舞,
希望透過吹泡泡增加手眼協調、爬坡鑽洞訓練肌肉與平衡發展。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費用七百元,
但不少父母趨之若鶩;一旁陪玩的父親拉開嗓門唱歌,好像是自己在上課,「我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玩更多,」他說道。不少名人像陳孝萱、任賢齊等藝人也常親自送小baby來上課。
這天,
三十二歲的蘇筱甯開著車,
帶著四歲女兒與一歲兒子,
從桃園縣經國路北上。
早在女兒八個月大,
她便上網蒐尋小baby可上的課程,
「不想讓她看電視成長。」
但桃園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她。
到現在,
蘇筱甯一星期上台北三趟,
除了健寶園,
她還送女兒到唭哩岸游泳、上雲門律動課程。
她每天一定幫兩個小孩寫成長部落格,
「十個媽媽有八個都在做網頁,很多是邊上班邊做。
」她甚至為女兒設計精美的名片、每年帶孩子進攝影棚拍照,
很用心思照料。
以專案管理的方式,
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
父母兢業提供各種刺激點,
填滿孩子的人生。
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市場上出現各種成人學習的「幼兒版」。
以往遊學最多從高中生開始,
但補習班與私立小學寒暑假推出各式「遊學團」,
一所知名私校甚至辦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遊學團;
還有從嬰兒開始的皮紋性向分析,
透過嬰兒的指紋判斷是藝術型或領導型人物的諮商……。

說穿了,
父母就怕輸在起跑點。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曾目睹一位母親這麼帶她的孩子:
這位母親從書上得知,
要開展孩子的肢體,
必須每一天讓孩子接觸硬軟方圓或各種觸感的材質;
職業婦女的這位母親為了「有效」運用時間,
她拿了個碼錶,每二十分鐘為單位,孩子玩完積木,
母親就捉起孩子玩沙坑,
學習像按表操兵。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
是天下父母心。
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
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

不安與比較

位在台灣大學旁的一所小學,
不久前由家長舉辦了一場聯絡學童情感的班級音樂會;
孩子開心的表演才藝,
但活動一結束,
媽媽們就圍著方才彈奏蕭邦別離曲孩子的父母,
問道:「妳家兒子彈得真棒,
從幾歲開始學的?怎麼練的?哪位老師教的?能不能介紹一下?」
琴音流洩召喚的不只是欣賞,
更伴隨父母濃厚的不安與比較。
少子化使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賭注。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解釋,
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
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四分之一。
現在如果是獨生子女,
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爺爺奶奶的關注,
那是好幾倍的期待與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出現,
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湯茂竹博士,
憶起他當爸爸的那刻起,
就夢想兒子能成為布袋戲裡的「史艷文」: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
人人都愛戴。
湯茂竹的兒子已經國一,
他花了長時間自我探索,
如今能笑看過往的謬想。

家長的迫不及待反映了心中深層的焦慮。
台塑生技董事長、近來大力提倡孩子讀經的楊定一表示,
「我們似乎認為,
只要小時贏過身旁的人,
就能在日後成為更有生產力、更成功的人,
並以成人的觀點,
將就業市場的競爭、職場生涯需一帆風順的那一套,
拿來設計、評估孩子的課程。」

知識超挖,
生活能力缺乏
直升機父母口說不愛升學主義,
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功」。
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長春藤名校、有極強的人脈、過很好的生活。
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
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
判斷孩子的成敗。
以父母最在乎的英語為例,
補教業者估計,
台灣每年報名各類英檢的小學生有四到五萬人。
補習班的廣告也都打著「一年內要學會幾千個單字」。

英語老師徐薇認為,
真正的英語實力是孩子能輕鬆瀏覽英文網頁或閱讀書籍、與外國人互動。
但台灣父母有「檢定熱」,
拿到分數、證書才能安心。
家長不由自主追求成績、數字、級數。

對未來世界的恐懼、對台灣教改的沒信心,
強化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做有競爭力學習的信念。
不久前,
徐薇趁著過年,
為國中生加開初一到初五、早上七點半到九點的寒假英文特訓班;
沒想到名額爆滿,
還有父母問她為什麼不上到深夜十一點?

「這是一個知識超挖的年代,
」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點出這代父母教養的盲點。
陳松根說,
教改十年,
大學入學率達九成以上,
研究所更超過兩千五百所,
孩子升學壓力不減反增;
「我們還以製造業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們有沒有問過,
一個到高中的孩子,
到底要給他什麼?」
父母在十年教改過程中,
為孩子設下「升學與學習的高標」,
但卻也帶來更多無法逆轉的後遺症。
四月一日,
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陽明大學教授洪蘭為首的家長,
將帶領數十個全國家長團體,
發起三萬人簽署「愛你一輩子」的承諾書,
就是發現教改十年,
父母還陷在「升學主義」的泥淖。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都希望孩子吃的營養與健康,
不妨透過「紅黃綠燈交通號誌食物分類」,
簡單的選擇對身體較健康的食物種類,
改變不好的飲食習慣,
選擇低油、低糖、低鹽,較健康燈號的食物,
讓孩子在均衡健康的飲食環境下成長。


想要吃得營養均衡又健康,
是每位父母親對孩子的期盼。
每種食物都有特殊的營養價值,
卻沒有一樣食物能夠涵蓋所有的營養素,
因此依照每日飲食建議「適當」及「多樣化」地吃,
選擇相對熱量較低、營養素較豐富的食物,
在合理的範圍內做彈性的調整,
建立少油、少鹽、少糖的飲食習慣,
以達到「均衡飲食」的效果,
但大多數民眾會認為要落實在日常生活飲食上有困難,
因此紅黃綠燈交通號誌食物分類應運而生。

紅黃綠燈代表哪些食物?

「紅黃綠燈交通號誌食物分類」以均衡飲食為基礎,
衛生署的飲食指南為骨幹,
將食物依據熱量以及營養成分,
加以歸類,
再將「綠燈走,紅燈停,黃燈要小心」的概念轉換於食物中,
提供給大家選擇食物的參考,
除了特殊的健康狀況外,
只要適當地食用,
控制攝取及使用頻率,
所有人都可以吃出自己想要的健康。
每天按衛生署飲食指南中的建議量攝取六大類食物(五榖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奶類、蛋豆魚肉類、油脂類,
再按燈號於各類食物中選擇較健康的種類,
即可聰明搭配。

(一)綠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可促進身體健康,
是每天必須選用的食物。
包括低油、低鹽及低糖的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及蔬果類。
例如:米飯、饅頭、低脂奶、涼拌豆腐、清蒸魚、烤雞、蒜泥瘦肉、燙蔬菜及新鮮水果等。

(二)黃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但油、糖、鹽分含量較高,是必須限量的食物。
包含油、糖、鹽分較高的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及蔬果類。
例如:炒飯、甜鹹麵包、全脂奶、油炸豆腐、煎魚、炸雞、炸豬排、大油炒蔬菜、水果沙拉等。

(三)紅燈食物
只提供熱量、油、糖、鹽分,而其他必須營養素含量很少,
只可偶爾選擇的食物。
包括高油、高鹽、高糖的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及蔬果類。
例如:炸薯條、洋芋片、豆腐乳、鹹魚、臘肉、香腸、培根、醬菜、蜜餞、甜果汁、糖果、巧克力、汽水、可樂等,
但是平日最好還是保持安全距離。

食物分類依對象做調整

關心家人與自己究竟吃了哪些食物並不難,
透過「紅、黃、綠燈法」可以簡單的選擇對身體較健康的食物種類,
藉此改變不好的飲食習慣。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
有時難免嘴饞,要完全忌口,
根本不可能辦到,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偶爾吃,在份量和次數上稍微做修正」。

最受小朋友歡迎的速食,
應用的道理也一樣,
例如:可樂、汽水,
只含糖分不含其他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是紅燈食物,
不要每次都點,
原本喝兩杯汽水,
現在改成喝一小杯,
利用紅黃綠燈法隨時警惕,
在份量和次數上做控制,
即使偶爾吃一些對健康無益的食物,
也不致於吃過量。

家長應儘可能將綠燈食物穿插在孩子的飲食中,
例如煮紅燒肉時,
可多加一點番茄、白蘿蔔,
少放肉或是用豆類代替肉,
並以漸進的方式和讓孩子多喝開水,
來減少紅燈食物的重口味刺激。
透過「紅燈避口、黃燈淺嚐、綠燈可食」的彈性原則,
就可以落實均衡飲食的原則。

另外,
由於紅黃綠燈交通號誌食物分類的重點,
在於食物中的油、糖及鹽的「定性」,因此在這套分類法中,
食物會依對象不同而有不同的銓釋,
即使同一種食物,
它的燈號歸屬也會因人而異。
以全脂鮮奶來說,
對於正常體重的小朋友而言是綠燈食物,
但對於體重過重的小朋友、成人來說因脂肪含量較高,
所以歸類到黃燈食物。

以蒟蒻為例,
蒟蒻是一種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質的低熱量食物,
對需要體重控制的人而言,
因為蒟蒻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質,
易產生飽足感,
歸屬為綠燈食物;
但對需要足夠熱量及蛋白質以確保正常發育的瘦小兒童而言,
因胃容量有限,
又易產生飽足感,
而歸屬為黃燈食物。
對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而言,
在做燈號分類時,
思考的道理也一樣。

在均衡健康飲食下成長

近來黑心食品充市,
為此衛生署建立「食品安全警報紅綠燈」機制,
紅燈食品是指會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
如病死豬肉等;
黃燈食品是指有危害人體之虞的食品;
綠燈食品則泛指所有合格食品。
明確告知消費者哪類食品是屬「紅燈」的黑心食品,
哪些屬警戒期的「黃燈」食品,
哪些又是大家能安心食用的「綠燈」食品,
以減低消費者恐慌,
保障民眾食用健康,
為維護安全飲食作好環境把關。

家長只要在日常飲食中多用一點心,
選擇低油、低糖、低鹽、較健康燈號的食物;
或減少日常飲食中紅、黃燈食物的攝取;
進而逐步將日常飲食中的紅、黃燈食物更換為黃、綠燈食物,
便能輕鬆地讓孩子在均衡健康的飲食環境下成長。


未命名.bmp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營養師 莊向薰

人體所須的能量,
就單靠食物來攝取了,
隨著時代日益變遷,
人們的生活物資種類足滿足了大家的需求,
但要如何吃的健康讓疾病不隨之而來呢?
這可是有一番學問的呢,
大家如能先培養好自己的飲食習慣,
才能養出健康的下一代,
因此,
透過網路文章的共享,
期盼大家能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讓肥胖不要伴隨著我們一身。

rowena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